伟大的悲剧教案

时间:2024-07-15 23:39:45
伟大的悲剧教案模板七篇

伟大的悲剧教案模板七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伟大的悲剧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伟大的悲剧教案 篇1

设计思路

首先,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通过快速默读课文(在十分钟内默读完)紧抓课文的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的能力。其次,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让学生围绕选题自由选点品析,并运用合作的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探究。第三,重点朗读体现主旨和充满情感的句段,让学生直接与作品对话,激发学生主体感受,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第四,发散思维的有效训练,多侧面地探究主旨,培养学生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力求使他们的思维有所拓展和创新。

教学时数

两课时。

预设目标

1、收取信息,概括要点,梳理故事发生的整个过程。把握文章中的典型环境、典型人物。

2、学习积累文中出现的生词、成语,品味文章中有着强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长的语句。

3、感悟南极探险队员所折射的人文精神,理解南极探险的悲剧意义。

教法学法

默读法、朗读法、复述法、竞赛法、讨论法、质疑法、问答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根据需要选有关资料。

2、准备幻灯片。

学生准备:

1、收集有关南极资料。

2、预习课文,使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略读全文

l、默读课文,十分钟内读完。

2、按时间顺序,勾画关键时间词。

3、按人物故事,勾画文中关键人物。

二、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1—2段(1912年1月16日至1月18日)斯科特一行五人满怀希望地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了。

第二部分3—13段(1月18日至3月29日)斯科特一行在归途中遇到不可逾越的困难,最后一个个悲哀地死去。

第三部分14—16段(10月29日至11月12日)基地伙伴寻找英雄的遗体遗物,强调了他们尽管失败了,但却是一个时代的伟大悲剧。

三、复述课文

1、他们在途中遇到哪些困难?

明确:恶劣的气候、没有食物、没有热能、心理压力、全靠脚行……

2、文章中较详细地描写了哪些探险队员牺牲的情况?你想到了些什么?

明确:较详细地记叙了埃文斯、奥茨、其他三人的牺牲情景。学生想到的可能有:人的勇敢和脆弱;探险意味着冒险……

四、积累词语

1、抄写词语

坚持不懈夜不能眠精疲力竭闷闷不乐毛骨悚然

耀武扬威洋洋得意怏怏不乐姗姗来迟忧心忡忡

疲惫不堪畏缩不前鲁莽大胆念念有词精打细算

2、用下列的词语造句:

1、风餐露宿

2、语无伦次

第二课时

一、导语设计

上节课,同学们略读了课文,了解了本文的故事情节,现在老师检查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情况。

二、回顾课文

我们就课文内容进行阅读抢答竞赛。(收集有价值的信息,体验文中所描述的特定环境,了解特定环境下的人物。)

1、英国探险家斯科特一行是哪一天到达南极点的?

2、谁在离死神只有寸步之遥时,还拖着十六公斤重的岩石?

3、他们中间谁最先死去?

4、奥茨是怎样走向死亡的?

5、谁的日记一直写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

6、你能说出最后死去的三名探险队员的姓名吗?

7、五名探险队员悲壮覆灭是与南极寒冷天气的突然到来分不开的,请从文中找出描写了南极恶劣气候的句子。[幻灯]

(1)荒无人烟的白色雪原上,……

(2)但是漫天大雪封住了他们的眼睛,……

(3)这里的自然界是冷酷无情的,千万年来积聚的力量能使它像精灵似的召唤来寒冷、冰冻、飞雪、风暴——

(4)气温达到零下40摄氏度

(5)天气变得愈来愈恶劣,冬季比平常来得更早。

(6)冰冷的黑夜,周围是呼啸不停的暴风雪,……

(7)但暴风雪刮得异常凶猛,好像要人的性命似的,……

(8)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

三、品读课文,多角度与作品对话

1、请同学们选择你感受最深的细节,有感情地朗读,品读中再现英雄的形象,走入他们的心灵,感受作者的挚情。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简析这一细节给你带来怎样的体会与感受。

3、以班为单位,分细节进行交流。

(1)学生选择情节。

(2)学生选择朗读方式。

(3)小组代表阐述体会与感受,其他同学补充。

(4)老师点拨,归纳。

学生可能选择的细节有:

(1)斯科特接受为胜利者阿蒙森作证的任务。

(2)威尔逊离死神只有寸步之遥仍拖着十六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

(3)奥茨独自走向死亡。

(4)斯科特极冷静地将日记记录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

(四个细节的选择,学生因感受不同,顺序是随机的,应按学生所提供的顺序来赏析,不应拘泥。但每个部分的探讨应深入。在归纳的过程中对学生所谈的环境恶劣、命运悲惨及探险家的精神高尚、伟大进行板书,提升学生对主题的认识。)

四、质疑讨论,品味意味深长的语句

1、学生速读课文。

2、学生提出问题。

3、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

4、以班为单位进行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1)“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2)“于是决定不再迈向厄运走去,而是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这里为什么用“骄傲”一词?

(3)作者为什么不去给胜利者写书,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作传呢?

(4)奥茨走向死亡时其他人为什么不去阻拦他呢?奥茨为什么把选择死亡轻描淡写为“我到外面走走”呢?

(5)斯科特为什么要把“妻子”改为遗孀呢?

(6)斯科特他们为什么要为竞争对手阿蒙森作证呢?

(在品读的过程中,学生随时都可能质疑,许多问题可能教师不曾预设,应该随时解决。两个环节不应生硬脱节)

5、齐读最后一段。

6、总结。

五、深入评说,多侧面探究主旨……此处隐藏8323个字……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作者想通过这句话表达什么意思?作者同意这种说法吗?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播放课件23)(表达斯科特角逐失败后极度沮丧、痛苦的心情,同时也反衬他追求标准之高作者为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作传,本身就说明作者不同意这个观点)

(五)拓展思维,领悟情感

1.师:刚才,通过分析语句,我们感受到了斯科特一行人内心的痛苦和悲伤,正如题目所写“伟大的悲剧”,所谓“悲剧”就是以悲惨的经历和结局,那么斯科特一行的壮举是伟大的“悲剧”,“悲”在哪几个方面?(要以文中的语句为依据)(播放课件24)

明确:失败之悲:“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作证之悲:“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死亡之悲:“艾文斯精神失常,死了”“奥茨像一位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羸弱的三个人决定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而且始终没向世界哀叹过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

2.这些“悲”中包含了哪些含义?

明确:事业失败的悲伤,替人作证的悲哀,生命死亡的悲壮,世人悼念的悲痛……

3. 斯科特一行的壮举是“伟大”的悲剧,其“伟大”又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① 事业伟大:要第一个到达南极点,这是史无前例的伟大事业

②精神伟大:吃苦耐劳、坚忍不拔,有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

③人格伟大:为对手作证,有令人敬佩绅士风度和伟大胸怀

④态度伟大:在离死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还在进行科学观察

⑤情感伟大:生命的最后一息惦记的是别人:朋友、同伴、妻小,还有祖国和人民

4.了解了其中的伟大,我们知道了茨威格为何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斯科特书写这悲壮的一幕?(播放课件25)

明确:“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

  六、布置作业:

学习本课后,以“我心中的英雄”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写出对于斯科特等五位英雄壮举的真实感受

七、结语

师:今天这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认识了五位伟大的英雄,感受了他们伟大的壮举,在课堂的最后,老师想配乐为大家朗诵一首写给五位英雄诗来结束本课的学习:

伟大的悲剧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自主阅读,品味故事的生动性。

2、合作交流,感悟语言的潜在美。

3、探究主题,体验情感的震撼力。

二、设计思路:

1、预习就是自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阅读,它不仅仅是为了字词,更主要的是对故事的整体感知。————自主中有方法

2、比较文本的目的就在于让学生进一步感悟语言,能利用文本外的资源加深理解,填补阅读文本时的“浅”意识,从而突现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合作中讲深度

3、拓展阅读是为了学生在情感体验上得到升华,加强学生思想的深度,达到体验情感的震撼力。————探究中求完善

三、自主阅读预习题:

1、找出最容易读错的字3————5个,并注上拼音。

找出最难理解的词2个,查出意思。

2、故事中最精彩的片段、最有含义的句子、最让你感动的人物各一个,可与同学交流。

3、与原著进行比较,选择一处加以辨析。

四、教学流程模块:

(一)在情景中走进文本:音乐渲染、图片展示(略读)

在《泰坦尼克号》主题曲乐中,慢慢展现南极景观图片,滚动式出现阿蒙森、斯科特的个人资料介绍,以及作者简介和两条南极探险线路图。

(二)在交流中感知文本:交谈切入、由浅入深(粗读)

1、从《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中的名言入手:“我之所以这样称呼这种时刻,是因为它们宛若星辰一般永远散射着光辉,普照着人类暂时的黑夜。”

2、黑夜中出现了哪五颗星辰?特别醒目。

3、感受南极的环境,领略行进的艰难,选择语段朗读。

(三)在感悟中解读文本:讲述故事、精读语段(精读)

1、讲述最感人的故事。

2、边听边思考,用一句话概括故事的内容。

3、作者在文章中是如何体现环境恶劣的?读相关段落(第七节)。

理解“销蚀”————学生动手查词典,在比较领悟中解读词语。

4、分析人物性格特点,体悟人物精神品质。出示文章第十节:

a、齐读文段。

b、用一句话概括内容。

c、从词句的感悟中领会人物的精神境界。“战栗”、“怀着敬畏的心情感觉到”————为什么?

5、从文章中找出最让人感动的语句加以细细体会:结合“研讨与练习二”进行,着重讨论“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根据学生理解的情况,加强朗读指导,选择情景步步深入,加以领悟。

(四)在鉴赏中领悟文本:删减内容、赏析解读(赏读)

截取原著中的相关部分,进行鉴赏阅读,体会表现情感内容方面的异同。着重分析:

157页第三节末句“因为那时侯丰富的营养所含有的化学能和南极之家的温暖营房都给他们带来了力量(原文为‘热力’)。”

“不仅如此,他们心中钢铁般的意志现在也已松懈,来的时候他们满怀无限的希望,这希望体现了全人类的好奇和渴求,这希望给他们增添了无穷的力量。当他们一想到自己所进行的是人类的不朽事业时,也就有了超人的力量……说不定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与其说盼望着回家,毋宁说更害怕回家哩。”

策略:进行朗读。

个体阅读————小组阅读————共同讨论————形成共识。

(五)在拓展中体验文本:比较阅读、体悟挑战(悟读)

阅读《莫名其妙的“挑战”》

1、比较阅读,领悟文章主题,进行情感体验。

2、学生各自发表意见,提出自己的看法,用思辩思想解读文本。

3、思考:作者认为北大五名学子登山遇难值得吗?哪些理由阐明了作者的观点。

(六)在音乐中融合文本:基调悲壮、撼动心灵(心读)

再现“研讨与练习二”中的第三个句子,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品质?

在背景音乐中,教师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评析,以达到情感的升华,然后出现以下画面:

“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滚动式拉过。

让我们一起深刻地记住他们————斯科特、鲍尔斯、威尔逊、埃文斯、奥茨————把五个名字刻在纪念碑上(碑在转动着,它的背面是四个字:“人性之光”)。

五、作业:

搜集有关探索自然方面的资料,增加和丰富自己的拓展性知识。

你能把这堂课的感受和收获叙写出来吗?

《伟大的悲剧教案模板七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