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活动教案

时间:2024-07-15 23:40:55
《蜻蜓》活动教案

《蜻蜓》活动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蜻蜓》活动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蜻蜓》活动教案1

活动目标

1、通过制作竹蜻蜓,训练幼儿动手能力,培养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竹签、卡纸(画有竹蜻蜓的叶片)、剪刀、飞机模型、风扇、橡筋、图片(风车、排气扇、轮船的驱动器)等。

活动过程

1、制作竹蜻蜓。

(1)用剪刀剪下卡纸上的竹蜻蜓叶片,并用胶带在中间缠一圈固定。

(2)将竹签插在叶片中间,在竹签穿入叶片的上下处,缠上胶带以作固定。

2、解决的问题:怎样做才能使竹蜻蜓飞起来?试一试,玩竹蜻蜓。

(1)倒置在地上,转动竹签使之旋转,像玩陀螺一样。

(2)用橡筋射出。

(3)搓动竹签使之飞起。

3、想一想,为什么有的竹蜻蜓飞不起来,而有的竹蜻蜓却能飞起来?

(1)竹蜻蜓叶片翘翘的,就能飞起来。

(2)同伴的竹蜻蜓叶片是平的,就飞不起来。

4、试一试,让竹蜻蜒飞起来。

(1)将竹蜻蜓叶片的倾斜方向一致。

(2)在旋转叶片时,注意旋转方向。

5、说一说我的发现。

(1)竹蜻蜓旋转着飞起来了。

(2)竹蜻蜓能旋转着向上飞,还能旋转着向前飞。

(3)竹蜻蜓叶片倾斜方向一致,就能飞起来。

6、拓展应用。

(1)什么东西能像竹蜻蜓一样旋转着上升或向前?

①直升机的螺旋桨。

②轮船的驱动器。

(2)生活中哪些东西像竹蜻蜓一样有叶片也能旋转却不能飞?

①电扇。

②风车。

③换气扇。

比一比,看谁的竹蜻蜓飞得高、飞得远。幼儿分组进行游戏比赛。

《蜻蜓》活动教案2

活动目标:

1、对探索活动感兴趣,能用自己的方式找出问题的答案。

2、能够记录自己获得的信息,并能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

3、了解蜻蜓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

活动准备:

与蜻蜓相关的材料(图片、录音、标本、电脑课件)活动前布置蜻蜓展

活动过程:

1、参观蜻蜓展

师: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布置了一个蜻蜓展,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集体交流

(1)说一说你的新发现

师:小朋友在蜻蜓展中你发现了什么?

(2)提出问题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蜻蜓的这么多秘密,你还想知道蜻蜓的哪些秘密呢?

(3) 解决问题

1) 师生共同解答问题

2)教师记录一些有价值的但当时又无法解答的问题

3、孩子自己选择寻求答案的方式

(1)幼儿讨论

师:我们已经解决了很多问题,还有一些问题没有找到答案,该怎么办呢?

(2)幼儿自由探索寻找问题的答案并进行记录

师:小朋友想到了这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这里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图书、录音、录象、

电脑课件,小朋友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寻找答案,并把你的新发现记录下来

4、集体交流

(1) 幼儿相互交流通过探索找到的答案

师:你们找到问题的答案了吗?

(2)说说你的新发现

师: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都找到了,你们有新的发现吗?

(3)师生共同小结,鼓励孩子提出新问题

师:今天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了蜻蜓的很多秘密,小朋友提出了很多有趣的问题,

有些问题把老师都难倒了,褚老师很佩服你们,除了这些问题你们还有哪些新问题要问吗?

活动结束:

幼儿带着新问题离开活动室,回去继续探索蜻蜓的秘密

师:我们大家一起回去想办法、找答案,然后告诉大家答案是什么,你用的是什么方法。

《蜻蜓》活动教案3

设计意图:

一天早上,昊昊像一只小鸟快乐地飞进活动室,跟着这个小顽皮一起飞进来的还有一只红色的"竹蜻蜓"。班上所有的孩子立刻被这个新奇的小玩意吸引住了,孩子们围着竹蜻蜓好奇地讨论着:"为什么它会飞起来呢?"孩子们兴致盎然地说着自己不同的看法,我马上捉住了孩子这一兴趣点,根据大班孩子动手能力强、喜欢探索的特点,设计了本次"有趣的竹蜻蜓"活动,预设以幼儿自主学习为主,旨在通过科学的探索,引导幼儿通过提出问题、尝试探索、表达交流、提升经验四个环节,在做做玩玩中获得科学知识,进一步激发主动尝试、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对不同竹蜻蜓飞行高度与旋翼结构的观察,初步了解"竹蜻蜓"旋翼的倾斜度以及两边对称是让竹蜻蜓高飞的必要条件。

2、学习对比观察与合作探索,并能准确地作出记录。

3、感受探索科学活动的乐趣。

4、对科学探索感兴趣,体验积极探索带来成功的心情。

5、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帮助别人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ppt多媒体课件:《有趣的竹蜻蜓》。

2、两人一套幼儿操作记录材料(红黄绿不同形状的竹蜻蜓、操作记录卡)。

3、每人一辆竹蜻蜓小车。

三、活动过程:

1、幼儿自由玩竹蜻蜓,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指导语:今天老师带来很多竹蜻蜓,你们想玩吗?小朋友玩的时候要想办法让竹蜻蜓飞起来。

指导要点:掌握竹蜻蜓飞起来的方法,了解竹蜻蜓简单的外形结构。

2、幼儿分组探索,了解竹蜻蜓能高飞与旋翼的对称和倾斜度有关。

指导语:这里有三种不同形状的竹蜻蜓,到底哪种竹蜻蜓飞的高?我们一起做个小实验,请小朋友边实验边把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介绍记录方法)指导要点:两人一组,合作探索不同形状的竹蜻蜓向上飞的状态,并记录在卡中。

3、分享探索记录结果,了解竹蜻蜓向上飞的原理。

(1)幼儿讲述探索结果。

指导要点: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

(2)观看课件,了解竹蜻蜓向上飞的原理。

提问:为什么旋翼对称、有倾斜度的竹蜻蜓 ……此处隐藏2626个字……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重难点:

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小蜻蜓》,用身体动作感受、表现歌曲形象。

鼓励学生参与音乐活动进行歌词创编、歌曲表演,“不吃菜”中的“不”为一拍,“吃”为两拍。学生容易受定势影响唱成“不”为两拍,“吃”为一拍。是教学歌曲的难点。

教学策略:

针对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奇的心理特征,把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贯穿始终,创设一种愉悦轻松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的积极表现和创造。

教具:

歌曲磁带、录音机、电子琴、课件、碰铃4个、头饰(蜻蜓、蚊子)、荷叶、荷花、歌词条、蜻蜓图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课前播放背景音乐,学生进教室坐好。

二、师生问好。

1. 今天老师见到我们102班小朋友一个个都这么可爱,坐得端端正正的样子特别有精神,很想和你们交朋友,你们愿意吗?那么我们来拉勾勾做好朋友吧。

播放歌曲伴奏《拉勾勾》,齐唱,互相做拉勾勾律动游戏。

【设计意图:由于初次接触这个班级,由歌曲《拉勾勾》导入,为学生创设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开始了这节愉快的音乐课。】

2.真好!现在我们大家都是好朋友了,那我们互相来问声好吧!你们注意听老师是怎样向你们问好的,待会儿请你们也学老师的样向老师问好。

⑴师边拍手边念: 3—5 ︱2——︱6—1︱5——︱

小 朋 友, 下 午 好。

⑵生拍手向老师问好。

⑶师: 3—3︱2—3︱1 1 2︱6——︱

生: 小朋 友 们 下午 好。

⑷生同上。

【设计意图:改变传统的问好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也为本课的学习作好节奏、旋律方面的铺垫,分散了学习的难点。】

三、谜语揭题,聆听旋律。

1.我发现102班小朋友不仅聪明,而且特别友爱。为了奖励大家,老师打算送一只很漂亮很可爱的小昆虫给你们。老师知道,小朋友们是最喜欢小动物的了。你们见了它呀一定会非常喜欢。它是谁呢?老师出一个谜语你们来猜一猜吧。

“头上两只大眼睛,身体细长轻又轻,一双翅膀薄又明,捕捉蚊子有本领。”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猜谜语的方式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

2.那么我们请它出来吧!〔点击课件“课题”动画三只蜻蜓飞入,变成课题〕

3.哇!多么可爱的小蜻蜓啊!喜欢吗?说说你喜欢它的什么?

4.小蜻蜓今天来到我们班,非常开心,情不自禁地翩翩起舞了,你们看——

〔点击课件“节奏音乐”,两只小蜻蜓在飞舞。〕学生随音乐自由律动。

5.小蜻蜓飞来飞去的在干吗呀?(捕捉蚊子)〔点击课件"蜻蜓",出现捕蚊子的动画。〕

6.看到小蜻蜓忙着捕蚊子,你想对小蜻蜓说什么?

过渡语:小蜻蜓真是捕蚊的小英雄!帮我们捉了这么多害虫。它对我们人类有益,应该称它为益虫。让我们送一首歌来感谢小蜻蜓吧!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小蜻蜓的喜爱,为歌曲的教学埋好情感的伏笔。以送歌的方式让学生参与聆听歌曲的教学活动中显得亲切自然。】

四、聆听歌曲。

1.听第一遍:按节奏摆头拍手、张开双手学飞等简单律动。〔完毕课件点击"返回"〕

2.听第二遍:真好听!老师听了还想听呢。让我们指着歌词再来听一遍吧。

〔揭示歌词条〕师按旋律走向一格格指着歌词,突出强拍处。

【设计意图:歌词条的设计很新颖美观,强拍处底色用深蓝色,弱拍处用淡黄色。歌词的走向按旋律高低起伏,似乎是小蜻蜓在飞舞。给学生带来一种视觉上的旋律美感。】

过渡语:小蜻蜓听了我们送给它的歌,心里很高兴。它刚才悄悄地跟我说它更希望听小朋友们亲自唱给它听,那就让我们先来学会这首歌,等会唱给小蜻蜓听吧。

【设计意图:这样的过渡语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歌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歌曲的学习中,使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我遵循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组织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努力为学生享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提供机会,让学生走进音乐,让音乐走入学生生活。首先,注重以审美为核心,给学生营造视觉美、听觉美、肢体美,让学生在美的环境中学习音乐,体会身临其境的感觉。其次,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学生的生理心理需求出发,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平等愉悦的教学氛围。用富有童趣的亲切的教学语言进行教学。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学生的合作伙伴参与其中。第三,注重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产生对音乐的强烈兴趣与爱好。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的能力。

小百科:蜻蜓,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昆虫纲,有翅亚纲,蜻蜓目,差翅亚目,分蜻科和蜓科。

《蜻蜓》活动教案9

一.活动目标

1. 能够双脚或单脚进行跳跃,发展跳跃能力。

2. 乐意参加体育活动,体验游戏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 大小不同的绿色圆形若干做“荷叶”。

三.活动过程

1. 热身运动(慢跑两圈并做一些伸展手脚的动作)

2. 引出话题

教师:今天可真热呀,小青蛙、知了先生,小鸭决定办一个小小演唱会,小蜻蜓听到消息,也想赶去凑热闹,可是小晴蜓的身子太小,池塘好大呀,一口气飞不过去,它来到池塘边,看到水面上漂着荷叶,于是他一会单脚,一会双脚在荷叶上往前跳,终于参加了音乐会。

3. 模仿练习

教师:那我们今天也来模仿小晴蜓跳荷叶好吗?那现在请小朋友们认真的看老师的动作哦,看看教师是怎么跳的。首先,前后摆臂,双脚或单脚倔膝一跳,然后轻轻的落地,脚着地的同时也是倔膝的而且要保持身体的平衡。(教师重复示范)

4. 幼儿练习,教师指导

教师:小朋友们刚刚都看老师跳过了,现在老师请小朋友们自己绕着圈来练习。可以是双脚跳,也可以是单脚跳,也可以是几个小朋友把圈摆在一起来练习跳。(幼儿重复练习,指导幼儿练习不同的跳法)。

5. 游戏蜻蜓点荷叶

教师:小朋友们刚刚都跳得很好,那现在我们要来学习小蜻蜓点荷叶了,我请小朋友们分成两个组,然后一个接着一个跳到池塘的对面,在跳的同时我们的小朋友们不能推别人,也不能挤,要一个个按顺序来,而且每个小朋友都要跳到荷叶上面哦,要不然就会掉下池塘了,如果已经跳到对面的小朋友就从两边跑回来继续玩好吗?

6. 结束。

教师:今天小朋友们都做得好棒,那老师再问一下今天我们玩的游戏是什么?嗯,好了,现在我们就回教室吧,回到教室后每个小朋友都要喝一杯满满的水然后再拿书包出来换衣服,知道了吗?

《《蜻蜓》活动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