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杨桃》教学反思

时间:2024-07-15 23:37:13
《画杨桃》教学反思

《画杨桃》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画杨桃》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画杨桃》教学反思1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要讲的是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启发同学们懂得了看问题或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凭空想象,要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要轻下结论。

上完《画杨桃》一课,感觉今天的课堂上同学学得特别认真投入,课堂学习气氛浓厚,这让我感到一丝欣慰。这也是我认为满意地地方课前我准备了3个自学提示:思考

1、 “我是怎样画杨桃的?2、同学们怎样评价我的画?老师的神情为什么便变严肃了?”3、父亲的话与老师的话多么相似,你知道吗?我让学生一步一步通过读文解决问题。本课有老师和同学的两次对话很有特点。两次对话的内容是相同的,同学的回答更是一字不差。第一次回答:“不像!”“像五角星!”,第二次回答:“不??像。”“像??五??五角星。”于是,在教学中,我引导孩子们注意标点符号,在朗读中体会了人物的内心活动,前后心情的变化:之前,孩子们自以为是,得意洋洋,语言中带着嘲笑,而后来发现自己错了,觉得不好意思,很惭愧,说起话来支支吾吾了。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是理解全文的重点,也是难点。这段话讲了三点意思:一是看杨桃的角度不同,样子就不一样;二是讲看到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不要忙着嘲笑别人;三是讲应该实事求是。为了让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刻,在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理解了这段话之后,我让学生反复读文,观察发现三句话的不同意思。”在这里我用《题西林壁》一诗中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引入,孩子们对“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往往结果会不一样”进一步理解老师说的话。然后进行比较:老师和父亲的话哪些地方相似?学生通过比较,明白了“实事求是”的道理。接着再思考:老师的话那几句更父亲说的不一样?通过读书比较,理解了“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意思及做人要实事求是的道理。在学生领会故事揭示的道理之后,接着,我引导孩子们联系生活讨论,结合课前听写生字,在学生对改中讲究的就是实事求是。然后,出示作者岑桑的一段话再次让学生感受实事求是的重要。最后以名言“实事求是,做人之根本”结束本课。

当然,课前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也是本节课的败笔之处。在让学生对比老师对话的时候,我让学生观察了标点符号,注意人物的语气,但是没有讲出来不同的标点符号运用在相同的语气中意思不同。我应该把这两次对话呈现在小黑板上让他们比较、朗读。小朋友通过比较,发现标点不同,语气也不一样。另外。文章的整体结构在写法上是前后呼应,备课时备进去了,但没有讲出来。在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个人展示的机会不多,课前导入时间太长等。我想,这些都与驾驭课堂的能力有关,时间分配上有关。这些都是我以后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

《画杨桃》教学反思2

在讲课的时候,发现原来有几个之前纠结的重点,可以这样引入:

1.当作者“我”看到杨桃后,有什么反应和想法?“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从这里你能读出他当时是什么心理?他又是如何去做的呢?“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从认认真真这个词,你能读出什么?(生:认真、仔细)什么是老老实实地画呢?(他画的是什么,没有画成什么?)这就是老老实实地画。从这里能感受出什么?(坚持自己的看法)

在上节课中,我忽视了对“认认真真”“老老实实”的理解,但现在想想,这是关注作者“我”的起点,我怎么想的,很重要,所以要讲一下。

2.当同学们笑我的画时,老师是什么态度?(生:严肃)为什么老师会变得严肃呢?(生:学生笑我的画,老师觉得他们做的并不对)老师的态度后来变成怎样的呢?(找课文中的四字词语来概括)为什么会有这种改变?你是如何理解“和颜悦色”这个词的?

在这里,我觉得老师态度的转变很重要,而且是个难点,需要问题来指导,而学生态度的转变要较容易理解,通过分角色扮演,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下很容易能体会当时学生的心理。

3.老师是如何对学生说的?你读完老师的话有什么体会?(把你的体会写在课文旁)

其实一开始并没有想让学生把体会写下来,但是,这个班的孩子实在对这种题目无感啊,一遇到说体会的问题和霜打了似的,低着头不出声,所以当时临时起意让他们写下来。事后看来,这种方法确实有效,而且新课标中也提到“与他人交流阅读感受”,我想这种以笔书写感受也算得上是这种要求的变形吧。

其实,老教师都说,每一堂课都不一样,即使教过一轮再来一轮也会有不一样的收获,通过这堂课更是感受颇深,正是每堂课的遗憾,才让自己慢慢的变好。

《画杨桃》教学反思3

讲完这一课稍找回一些自信,能量又满格了。设计了板书后思路清晰多了。父亲说教---我认真画--同学嘲笑--老师审视--同学反省--教师教诲 ,父亲说教和教师教诲箭头同指四个字“实事求是”。

第一段,读。“想当然”和“走了样”让学生说出其含义。很简单,想象什么样的就以为什么样的。和原来的不一样。

第一段是父亲的话,后面有一段话和父亲讲的话一个意思。生“第18段,老师的话。”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生“首尾呼应。”

第二段,为什么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生找关键词句“我的座位正对着杨桃。”抓“正对着”你从我的动作神态中看出了什么?生“看出了我画画认真。”

分析3-17段。同学们看到我的画有什么表现?生“笑”是哪种笑?“嘲笑。”你来嘲笑着读读。直接指导朗读。老师看了我的画做了一个动作。“审视”什么叫审视?“认真仔细的看。”体会老师态度的严谨。

师审视后的师生对话再读。指导朗读时要读出同学们的决然、肯定。找生对话着读。再分析老师严肃的原因。用反文表达出的感情色彩。好-笑的破折号含义是声音延长。读出同学们的痞劲、嬉笑感。

后老师让大家轮流坐在我的座位上目的是什么?“目的是让同学们亲自去体会、去感受。再读,省略号说明了同学们说话吞吞吐吐。为什么同学们会吞吞吐吐?“因为同学们知道错了。”再读。

课文在写作手法上与以前的课文略有不同。“首尾呼应。”还有。师语言提示。运用了很多标点符号。破折号、省略号、问号等。多神奇啊!让表达更清晰、生动了。

师“和颜悦色”知道大家错了很欣慰。

最后,老师的话告诉了我们三个道理,谁来说说?“1、看问题角度不同,结果不一样。”“2、不要忙着嘲笑别人。”“3、看到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的。”最后生说收获,师总结。“看问题、做事情不能凭空想象。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总觉得自己讲课还是有点牵学生走的感觉,明明已经改了很 ……此处隐藏6072个字……大家的面前,但是老师不会画杨桃,真是对不起大家了。”

原来说这话只想坦陈自己的不足,不想由此所引起的教育效果却让我史料不及。学生们纷纷表示人无完人,并积极要求帮老师来画。于是,黑板上开始出现了可爱的杨桃。

此时的我,除了满足地笑,找不到更好的表达方式。

《画杨桃》教学反思12

《画杨桃》是对学生进行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教育的好教材。那么,我在教学中是如何把握这一主题,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呢?

第一,理出主线。

由于课文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都是两句话,第一自然段讲父亲叮嘱的话“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最后一自然段第一句话“教师的话同父亲讲得那么相似”。我就抓住一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粗读文章,教师到讴说了什么呢?这样,就理出了贯穿全文的主线,深入分析理解下文就有了凭借。

第二,利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细读文章的兴趣。

教学时,我利用简笔画和电教手段向学生展示图画课上发生的顺逆或趣即教师和同学们对待“我”画的杨桃的不同态度的故事情节。并把直观教具五棱的东西放在讲桌上,让学生从前排靠边的座位实际观察一下,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激发阅读与思考的兴趣。

第三,让学生自己勾画感受深的句子,提示出“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主题思想。

纵观整个过程,天论是构思还是实施,都给文章注入了新的内涵,做到了以课文为蓝本,以训练为主体的语文教学活动,教学效果良好。

由此可见,选准切入点是语文教学重视“双基”,激发学生兴趣,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教育的关键。

《画杨桃》教学反思13

这篇课文蕴含的道理深刻,和学生的现实生活也很接近。在导入新课时可以先让吃过杨桃的同学谈谈他们看到的或吃过杨桃的感受,再利用课本上提供的插图帮助学生更直观的认识杨桃,老师不必用生搬硬套的讲解,课后资料袋中关于杨桃的介绍通俗易懂,可以让学生读一读,进一步知道有关杨桃的知识。

由于已经安排学生课前有过预习,所以课文不必再让学生自由读的过程,要对前一天的预习作业有所检查。教学时可以快速让学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的生字进行学习,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又对学生的预习效果进行反馈。

教学时先进行正音,再有侧重的对每一个字进行教学。如“严肃”的“肃”是平舌音,“审视”的

“审”是前鼻音,“半晌”的“晌”是翘舌音也是后鼻音。由于本课的生字不多,也基于这些生字的特点,为了充实教学内容,字词教学中可以把“审视”、“半晌”、“和颜悦色”的意思说一说,让学生理解,在以后深入学习课文时再带入句子中理解。生字虽然不是教学的重点,但也要复习巩固,让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再学习课文。第一课时做好了“读”的铺垫后,在第二课时教师步步设疑,引导学生更深的进入课文,去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

三年级的学生应该逐步培养其对正片课文的把握能力,教学中在让学生概括课文内容时,几位学生的发言有的不够简练,有的不够完整,还有的不够准确,这需要教师在仔细倾听的基础上,引导其他学生给予补充。或是教师适当的指导、修正。

教师的发言要有针对性,不可提出模糊或者是和上面的教学环节联系不紧的问题,不能给学生不恰当的问题,给学生思考问题带来难度。

字词教学和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环节结束后,我安排了学生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重点理解“叮嘱”一词的意思,可以让学生说一说爸爸妈妈在什么时候会叮嘱我们,或者是用“叮嘱”说一句话。文中爸爸的话:“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要让学生说说是什么意思,理解“想当然”这个词。

在写字教学中,由于本课要求写的字比较多,不必个个都讲,可以把生字进行结构上的分类,再重点指导个别难写的字。如:“肃”的笔画较多,而且笔顺也是难点,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一边书空,教师一边在黑板上进行范写,其他的字只要让学生说一说个别笔画的书写要点即可。

《画杨桃》教学反思14

《画杨桃》是一篇阅读课文,课文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情启发学生理解“是什么样,画什么样”也就是实事求是这个道理。如何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这一道理,在教学中我注意以下方面:

一、角色朗读,理解内容。

这篇课文里的对话很多,而且又要抽出时间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蕴含的道理,所以我并没有展开来读,而是抓住课文里很特殊的两组句子(“不像!”“像五角星!”和“不……像。”“像……五……五角星。”)比较后再来引导学生通过填空补充提示语,鼓励学生个性化朗读。刚开始学生在充分理解老师和同学态度变化后,就基本明确的同学们由“嘲笑”到“惭愧”,抓住这一点,我马上让学生想象,该怎么读好这两句,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之后,我模仿课文,在师生之间进行对话,在朗读中,还有的同学还带上了表情动作,如:嘲笑时,不仅有哈哈大笑的,还有嘻嘻笑的;在惭愧时,有几个同学甚至感觉到像自己做错事情一样,边说边把头低下来。在这个教学片段中,学生以个性化的方式走进文本,给学生部分添加提示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去发现,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去想象,最后在敞开心扉的对话中,在表达阅读感受中,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理解文本、感悟文本,这种源自学生“童心世界“的生成资源是富有生命力的 —— 处处呈现着精彩的感悟,焕发着灵性的光芒。

二、联系生活,想像拓展。

让语文拓宽,走出课本,利用资源,让学生搜索在日常生活中你听到或遇到过像画杨桃这样的事情。并通过学习和联系生活实际都有哪些体会、感受,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请大家也拿起笔用概括性的语言写一写自己的这些体会、感受和明白的道理。把它写在大家准备好的小书签上。写后让学生读一读把书签送给老师或自己的好朋友,让他们与你共同分享。活跃了大家的思维。

三、亲身实践,思考体验。

为了上好《画杨桃》,我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特地从水果店里挑选了一只杨桃。并有意将杨桃放在教室的中间,让学生从各自的角度去画自己看到的杨桃。学生兴致很高,都转过身静静地画起来。展示中间与前排旁边同学的画,看看有什么不同。或者让同学从前排靠边的座位上实际观察一下,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并激发阅读与思考的兴趣。让学生亲身实践、亲身体验课文所讲的事实,并进一步理解这些事实所蕴涵的道理。人们要做到“是什么样,画什么样”,并不像说起来那么容易,必须像课文中父亲和老师说的那样“不要想当然”,“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也必须像文中的“我”那样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这些道理,经过对比、读书、思考与实践体验的结合。学生理解较深,学习效果很好。

《画杨桃》教学反思15

本文以画杨桃来说明事理,难度之一是相当部分学生未见过杨桃,无法理解杨桃像五角星。我就通过一个简单的直观教具,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让他自己亲身体验之后,才得出答案,明白事理。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轻而易举地帮助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画杨桃》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