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

时间:2024-07-15 23:44:00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1

〖鼓励创新,让孩子成为资料袋的主人〗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利用资料袋的时候,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强调“可以这么用”“也可以那样用”,还要引导思考“怎样用最好”。在本册的九个资料袋中,由于资料内容的差异,使用时方法应该灵活多样,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文课后的资料袋,为孩子们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生活的场景,生动的画面可以丰富他们融入民族大家庭的幸福体验孩子如果想知道那些少数民族同胞在做什么,也可简要涉及,让想知道的同学课前查阅其他资料,比如阿昌族同胞吹起动听的葫芦萧,傣族姑娘挑起可爱的竹篓等等。只要孩子们感兴趣,也可结合课文进行“我想和(什么族)的小朋友(做什么)”的说话训练,激发学习的兴趣,还可以让孩子说说“我还知道……”。

在引导孩子学习使用资料袋的过程中,与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结合起来,有意鼓励创新并注意保护他们的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把资料袋越用越活,越用越好。

〖呼唤新型的师生关系〗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新课程呼唤新型的师生关系,师生应该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去共同探究知识。

进入三年级,我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是否真正成为了学生的朋友──让学生能觉得你可亲,愿意敞开心扉,和你交流。我有没有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以心灵去感受心灵,进行心与心的情感交融。我经常进行换位思考:如果我是一个学生,我喜欢怎样的老师呢──决不喜欢整天板着脸训斥学生的老师。我开始面带微笑对待每个学生,特别是那些调皮、学习差的学生,和他们谈心,和他们一块做游戏,消除他们的害怕、抵触心理。

例如:学习《我们的民族小学》一课,要求背诵喜欢的自然段。我说:同学们,老师也当一次学生,你们当小老师检查我的背诵,如果我背过课文了,你们有信心背过吗?我正确、流利地背诵了第一段,学生没有挑出一点毛病,都高兴地鼓起掌来。第二天,我让学生进行背诵,学生全背下来了。把自己看成一个孩子,和孩子们共同学习,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课堂应是开放的〗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以此为原点辐射开去,在大量的综合实践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同时也体现了语文新课标“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的基本理念。

如《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文写的是边疆一所民族小学的美丽风光和动人场景,写出了各族小朋友快活而充实的课余生活。学了之后,我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首先出了这样一道填空题:这就是我们的,一所小学,在学到课文最后一段时,适时出现。此时,学生情感已被充分调动,情绪饱满。因此答案很多,极具想象力。如:这就是我们的儿童乐园,一所像花园一样的小学。这就是我们的中加友谊小学,一所三峡库区的移民小学……然后再指导感情朗读,及时培养孩子们爱校的情感,紧接着走出教室,实地观察校园的美丽风光和热闹的课间活动,或画、或拍照、或用笔记下来。最后可以汇编成册,做一个以“中加友谊小学──我们自己的儿童乐园”为题的课余生活剪影集。

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要是一位善于发现学生闪光点的评价者,要善于抓住学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语言表达、解题策略和手段或合作意识和技巧等方面的优点加以表扬;又由于教师在课堂上的评语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所以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错误,教师应该要以宽容和允许来对待,尽量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同时还应指出学生在哪些方面具有潜能,哪些方面存在不足,使评语有利于学生明确自己学习努力的方向,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

比如我校的廖慧莹老师在教学《我们的民族小学》时,有一段描写窗外十分安静的文字,她创设了一个“蝴蝶飞舞”的师生活动情境,由老师扮演蝴蝶,邀请同学读文段,谁能读出“安静”的感觉,“蝴蝶”就会“停留”在谁的身边表示欣赏。由于有的学生理解课文有差异,读这段时十分响亮,于是她就说:“哎呀,蝴蝶都被‘吓飞’啦,你们说为啥呢?”该学生马上“醒悟”过来,改成了静静地诵读。这样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加上老师恰到好处的提醒,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了提高,这比单纯的朗读技巧的指导更有效,给学生的印象更深刻,也使暂时朗读不到位的学生积极性没有受到挫伤,反成了学生提高自己朗读水平的一次鼓舞。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新课程呼唤新型的师生关系,师生应该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去共同探究知识。进入三年级,我在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自己是否真正成为了学生的朋友?让学生能觉得你可亲,愿意敞开心扉,和你交流。我有没有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以心灵去感受心灵,进行心与心的情感交融。我开始换位思考,如果我是一个学生,我喜欢怎样的老师呢?决不是整天板着脸训斥学生,学生表面上服从,内心却窝火。我开始面带微笑对待每个学生,特别是那些调皮、学习差的学生,我和他们谈心,和他们一块玩游戏,让他们消除对老师的害怕、抵触心理。

学习《我们的民族小学》一课,要求背诵喜欢的自然段,我说:“同学们,老师也当一次学生,你们当小老师检查我的背诵,如果我背过课文了,你们有信心背过吗?”我正确流利地背诵了第一段,学生没有挑出一点毛病,都高兴地鼓起掌来。第二天,我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背诵风采,学生竟然全背下来了。我从心里、由衷地笑了。看来把自己看成一个孩子,和孩子们共同学习,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我在教学《我们的民族小学》时,有一段描写窗外十分安静的文字,我创设了一个“蝴蝶飞舞”的师生活动情境,由老师扮演蝴蝶,邀请同学读文段,谁能读出“安静”的感觉,“蝴蝶”就会“停留”在谁的身边表示欣赏,由于有的学生理解课文有差异,读这段时声音十分响亮,于是我说:“哎呀,蝴蝶都被‘吓飞’啦,你们说为啥呢?”该学生马上醒悟过来,改成了静静地诵读,这样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加上老师恰到好处的提醒,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了提高,这比单纯的朗读技巧的指导更有效,给学生的印象更深刻,也使暂时朗读不到位的学生积极性没有受到挫伤,仅成了学生提高自己朗读水平的一次鼓舞。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发现学生的潜能,这正是新课程学生评价倡导的改革方向,只有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和个体发展的不均衡性,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标准多元化,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体发展。

〖远教给孩子插上知识的翅膀〗

作为初入学校的小学生,识字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生字的读 ……此处隐藏8111个字……p>

在教学第三段时,引导学生想象:如是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李依阳小朋友的回答真让人叫绝:“如果我是一只站在枝头的小鸟,我一定不敢再叫了,因为我怕打扰了小朋友们读课文。我会静静地欣赏。”有了这样的感悟,再感情朗读已是水到渠成。

孩子们的成长,让我仿佛看到了:孩子们想象的翅膀在长大!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12

《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一篇抒情散文。课文描写了我国西南边疆一所美丽而充满欢乐的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同时,也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上学的路上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各民族的小学生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这是一所团结的学校:同学们来自不同的民族,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共同生活,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这也是一座充满了欢乐,祥和气氛的学校:孩子们课上认真读书,课下尽情玩耍,连小动物也来聆听读书声和看热闹,对孩子们的幸福生活多么羡慕!

教学本课,我用一个问题贯穿全文的教学——民族小学和我们的学校有哪些不同学生找出了许许多多的不同,例如:民族小学的学生是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来到学校的,而我们是从开阔的马路上来到学校的。同学们眼前仿佛出现这样的景象:早晨,民族小学的同学们欢快地走在上学的路上,空气多么清新,景色多么美丽。接着又有学生找到了:民族小学有古老的铜钟挂在打青树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曳,而我们的学校没有这些景物。我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想象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上发出的声音是多么悠长,清脆,想象凤尾竹的样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又是怎样的美丽的画面,这样,同学们体会到了这所学校是多么美丽,读起来也就美美的。同学们也找到了"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都成了好朋友",我们的学校有少数民族,但不能称为民族小学,因为学校大多数同学都是汉族的,我们穿同样的衣服,说的都是普通话,这和民族小学是不同的。他们也找到了"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我们是在不同的教室学习,他们却在同一间教室学习,可见他们人数很少,这也是一个不同之处。从这些语句中,我们体会到他们很团结,他们虽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他们却成了好朋友,他们还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这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他们的团结。同学们还找到了其他不同之处:我们在教室里读书,外面只有轰鸣的汽车马达声,他们读书时却有小鸟,蝴蝶和猴子在旁边好奇地听着;下课了,他们跳孔雀舞,做游戏,可以把小鸟,松鼠和山狸都吸引过来,我们不跳孔雀舞,也没有小动物能被吸引过来,通过比较不同,我们羡慕他们的无忧无虑,感受到他们的快乐。

在寻找民族小学和我们学校的不同的过程中,我们深刻地了解到民族小学的特点:美丽,团结和快乐,充满对这所学校的向往之情。因为感受深刻,朗读时,也就自然做到了感情丰沛。这样,抓一个问题,将课文学透,学懂,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13

《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一篇抒情散文。在教学本文时,我让学生了解我们各族儿童的团结友爱和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这样的情感要让学生自己去领会,自己去感受。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学习,自主讨论,自己感悟,给学生心灵放飞的权利,培养了学生的悟性、灵性。在第一课时,我就出示了各民族人民的有关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上少数民族人民的特点,孩子们普遍都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对于他们的服饰,印象更为深刻。与此同时,我让孩子们念念这些少数民族的名称,在认识这些民族的同时,也为随后开展的深入理解课文铺垫了基础。 在学习课文时,课文中并没有写孩子们是怎样上课的,我抓住这一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民族小学的同学们上课时的情景。孩子们各抒己见,十分踊跃,有的说:“他们听得目不转睛。”有的说:“他们积极举手发言,还受到了老师的表扬。”有的说:“他们把课文读得又整齐又动听。”

这一课中我的教学设计比较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能抓住他们的注意力。但我也觉得自己在课堂上的语言有时还显得有些繁琐。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语言、过渡语言、激励语言都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教师多加锤炼,精心准备。这样,才能在课堂上调动起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课堂上快乐地学习!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14

【实录】

师:民族小学的小朋友是怎样上课的呢?请你想象一下,先和同桌说一说。

(学生四人小组合作讨论后,交流)

生:民族小学的小朋友上课很认真。

生:民族小学的小朋友不受外面蝴蝶这些的影响。

(学生深入不了,只是停留在表面)

师:老师给你们几个提示,帮助你打开想象的大门。

(老师在讲课的时候)

(同学们在读课文的时候)

生:老师在讲课,同学们聚精会神地听讲。

生:老师提问时,同学们的小手,举得高高的,就像一片小树林。

生:他们读课文的声音就像音乐一样美妙。

【反思】

学生的想象能力是非常丰富的,关键在于怎样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怎样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这堂课上,一开始,学生的思路没有打开,他们的回答就停留在同学们上课认真上,虽然意思没错,但是没有内容,比较肤浅。

经过适当引导之后,学生的思路一下子打开了,他们想象的空间更大了,说出来的内容马上就不一样了。他们思考的范围更广了,思考的深度也逐步加深。有人想到了老师听讲的时候,同学们怎么样;有人想到老师提问时,同学们怎么样;还有同学想到同学们读课文的时候怎么样等等。虽然谈不上精彩,但至少孩子有进步了!

不要不舍得花那三四分钟,多一份合适的引导,多花一点点的时间,可能就是让人欣慰的进步。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15

我在教学第五册语文课文《我们的民族小学》时,有一段描述窗外十分安静的文字,我创设了一个“蝴蝶飞舞”的师生活动情境,由教师扮演蝴蝶,邀请同学读文段,谁能读出“安静”的感觉,“蝴蝶”就会“停留”在谁的身边表示欣赏,由于有的学生理解课文有差异,读这段时声音十分响亮,于是我说:“哎呀,蝴蝶都被‘吓飞’啦,你们说为啥呢”

该学生立刻醒悟过来,改成了静静地诵读,这样经过创设生活情境,加上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醒,使学生的朗读本事得到了提高,这比单纯的朗读技巧的指导更有效,给学生的印象更深刻,也使暂时朗读不到位的学生进取性没有受到挫伤,仅成了学生提高自我朗读水平的一次鼓舞。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发现学生的潜能,这正是新课程学生评价倡导的改革方向,仅有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和个体发展的不均衡性,评价资料多元化,评价标准多元化,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体发展。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